范东睿自然环境下教育科研课题讲述完整芯片产业链故事
作为一位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范东睿的故事是关于从设计到产业的一次全方位探索。他的旅程始于中科院计算所,那里,他与几位同龄人一起追逐着当时几乎陌生的高端芯片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领域。自2000年进入研究所以来,范东睿一直致力于研究众核芯片技术,并最终在2009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SmarCo-1(Godson-T)众核处理器,这款64核的高端众核处理器不仅代表了中国在全球众核处理器结构研究领域的成就,也是学术界首次推出此类产品。
然而,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并非一帆风顺之路。在创立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后,尽管公司迅速实现盈利并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但这一过程也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对于范东睿而言,从个人兴趣到产业化,再到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是一个既有吸引力的又充满风险的过程。他认为,将附属品视作目标而非手段,对国家产业贡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
随着5G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数据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中国必须转变对国外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器件依赖的情形。这就是“信息高铁”计划诞生的背景。在这个计划下,中科院计算所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替代方案——更强吞吐能力、实时、高确定性的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自主技术体系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产业提供服务。
2019年7月31日,一座名为“第一千万级别高通量数据中心”的项目落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能够每秒钟处理1千万路互联网实时传输视频流,同时功耗仅750千瓦。这项成果不仅体现了超高能效比,更展示了中国在构建现代数字经济方面取得的进步。
尽管面对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但范东睿仍然保持着初心。他说自己虽然经历过许多困难,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继续前行,因为他喜欢解决问题,并且感受到这种工作带来的乐趣。在这条道路上,他同时也是一个见证者,不断地看到中国芯片从无到有的变化和发展。
现在,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敏感和重要行业中,即使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范东睿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希望通过‘信息高铁’计划,把创新型产业的应用打通,从底层设备到软件平台,再到上层服务。”他相信,这将是自己为国家做出的最直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