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探索西学的奇迹在自然之中绽放
我站在宫门前,与同僚们一起,目睹着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惨败。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一战的失利对国是巨大的打击。我,徐光启,一连上奏三道奏章,主张精选人才、训练新兵,并自愿担当练兵之责。最终,我被准许到通州进行军事训练。
我的家乡上海曾经遭受倭寇侵扰,那些英勇抵抗的记忆深刻地铭刻在我心中,激发了我爱国的情感。在南京,我遇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使我对这些新的学问产生了浓厚兴趣。
利玛窦不仅传播科学知识,更有着传教的目的。他通过各种途径尝试接近明神宗,最终成功将圣经和新式自鸣钟送入皇宫。这份巧妙的手段让我印象深刻,也促使我更加渴望学习西方科学。
随后,我考取进士,在翰林院任职。我认为学习西方科学对于国家富强至关重要,因此决定拜访利玛窦,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和武器制造等领域的知识。一天,当时机成熟时,我前往他的住处开始这段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的旅程。这本书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所著,是一部极为重要且难以翻译的古代数学典籍。我与利玛窦共同努力,每日下午离开翰林院,便赶往他的住处,我们共同完成了这项工作。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我还与其他西方传教士合作,将测量和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翻译成了汉语。此后,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基础上,我吸收了当时欧洲最新天文科技,对于天文历法研究达到了高水平。
然而,不仅仅是我对科学有热情,还一直关注民间疾苦。当父亲去世时,我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季,江南遭受严重洪灾,大水淹没农田。我想到,如果不补种其他庄稼来年春季又会面临荒饥,所以就在荒地试种甘薯。结果令人惊喜,它们迅速生长茂盛,从而编写了一本推广种植甘薯的小册子,这样甘薯才得以从福建沿海扩散到江浙地区。
不过,当我提出练兵计划并得到批准后,却发现朝廷内外阻力重重,无论是人手还是军饷,都无法顺利获得,最终只好请求辞职。直至熹宗即位,又返回京城,但由于与兵部尚书发生矛盾,被排挤出朝庭最后回到了故乡上海。在那里,他继续致力于农业研究,并最终撰写了一部名为《农政全书》的著作,该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为现代农业百科全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