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探索西学留下历史故事成语的足迹于自然之中
我,徐光启,在萨尔浒的惨败中见证了满朝文武的震惊与恐慌。面对后金的威胁,我深知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我不仅上奏三道奏章,还自愿投身于练兵之中。明神宗听闻我的军事经验,便任命我到通州进行军事训练。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被上海沿海地区倭寇的侵扰所影响,父亲常讲述当地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情景,这让我心怀爱国之情。
长大后,我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那里正好出现了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他分享着西方科学知识。我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并被他的科学理念深深吸引,从此对西学产生浓厚兴趣。
利玛窦以传教为名传播科学知识,他希望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在明朝,不准教士进入北京传教,但他通过宦官马堂的手段,将圣经、圣母图及新式自鸣钟送给明神宗,最终得到了接见。
在接待利玛窦时,明神宗向他询问西洋风俗人情。尽管有人怀疑利玛窦身份,但由于皇帝支持,他得以留下并继续交流。此后,我考取进士,也来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工作。我意识到学习西方科学对于国家富强至关重要,因此决定拜师学习天文、数学、测量和武器制造等领域的科学知识。
在翻译《几何原本》这本古希腊数学著作时,我与利玛窦合作,每天下午离开翰林院直奔他的住处,我们一起推敲每个字,每句话,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前六卷。这不仅是对原著忠实还原,更是我个人的学术贡献之一。
除了《几何原本》,我还与其他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关于测量和水利方面的书籍,并结合古代历法研究,将欧洲最新科技融入其中,为天文学领域贡献了一份力量。
除了关心学术研究,我也热爱民间疾苦。在一次家乡守丧期间,当江南遭遇水灾时,我提出了种甘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最终成功推广这一方法,使甘薯从福建一带扩散至江浙地区,为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即便如此努力提升国防能力,也未能完全获得朝廷支持。即使领到了军饷,但实际情况远不如预期。当我要求辞职并回到家乡后,再次致力于农业研究,最终编写出了《农政全书》这部著作。这本书汇集了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农具、土壤、水利等农业技术都有详尽描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