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何以屈于跆拳道这个问题反复在我心中回荡仿佛吴越国的古韵与现代竞技相互交织唤醒了我对传统文化深
夏日来临,同事的孩子入学便报了个跆拳道班。我问他:“为什么不学武术?外国拳术在我们这里流行起来了。”他回答说:“现在只有跆拳道有培训班,哪里还有教武术的呀。再说这暑假时间短暂,要是学武术,孩子们也就刚学会基本功,而跆拳道则能踢木板。”
同事的话实属有理,我曾有一位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开设武术培训。当时租不到场馆,便在广场上练习。一年时间里,孩子们仅学会了一些基础动作和腰腿的灵活性。结业表演时,只能展示一些初级长拳,并无对抗训练。
回想起当年的学习,我们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学习基础动作,每天进行正踢、侧踢、摆臂等基本技巧。这还不算,那些旋子打得高且飘忽,是什么用处?我每次练习,都迷惑于这些动作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甲组长拳中,有一个侧空翻动作,我无法理解它在真实战斗中的意义。
如果能够拜一位民间师傅,或许会教授一些实用的技法,让我们体验过招的感觉。专业学校出身者,只会套路和对练,如果没有额外努力,最终只是一本空账,也只是锻炼身体而已。
现今的武术教育主要强调套路演练,这属于皮毛内容,却被不断创新离去,以至于远离了真正的技术实质。不具备对抗性和技击性的东西,不称之为武术。如此遭人轻视与诟病,让人汗颜。
反观跆拳道,它作为引进品,在中国取得成功,被孩子们接受,其独特教法和魅力吸引着人们。而其教学生趣味盎然,不像传统 武术那样枯燥单调,更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孩。此外,它早期训练包含礼仪、口令、基本技能及对抗性训练,使结业表演更具吸引力,如速度与力量展示,以及漂亮腿法分解木板。
三十年代,当国民政府大力推广国内体育运动时,每所大学都开设国術班。尚云祥先生因名声而在北京朝阳大学开班,但不久后,他班上的学生因为其他班节奏快捷多样而纷纷退课。他一直坚持传统方法,与时代脱节,最终影响了课程效果。
这种老旧教学方式虽然培养出了深入掌握者的少数,但阻碍了 武術 的普及与发展。而柔道和跆拳道进入奥运会,无疑证明它们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宣传优势,而我们的 武術 在此方面却显得落伍,为何不能将其融入现代教育中?
要让下一代重新关注 武術 并且参与其中,相关部门需要深思熟虑并寻找解决方案。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状态,将难以吸引新一代加入,即使拥有古老文化底蕴也不足为奇。但若能革新教学方法,将其变得接地气,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