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的卓越典范
杨炯: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生平简介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他在显庆六年(661年)被誉为神童,并且在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被授予校书郎职位。后来,他担任过崇文馆学士、詹事和司直等职务。在垂拱元年的某一年,他被降职为梓州司法参军。在天授元年的某一年,他又回到洛阳宫中习艺馆任教。而到了如意元年的秋季,他被调到盈川县令一职,在那里以严酷著称,最终也就在任所去世。
文学贡献与影响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卢照邻和骆宾王并称。他自认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表明他对自己相对于其他三人的文风和成就有着较高的要求。他的诗作以《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边塞征战诗最负盛名,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豪放气概和坚定的战斗精神。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赋、序、表、碑、铭、志等文章,有50篇之多,其中包括《盂兰盆赋》,这部作品因其雅丽的语言而受到赞誉。
批评与评价张说曾评价杨炯:“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此外,《旧唐书》的本传还特别赞扬了他《盂兰盆赋》的词句,而胡应麟则认为他的近体诗虽然没有达到王勃的高度,但整体上浑雄且正始。这表明尽管他个人对自己的才华有所质疑,但历史上的许多评论家都对他的文学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遗失与流传今日,我们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关于杨炯的文献资料,只剩下一些零散的手稿残片。不过,一些研究者仍然试图通过这些残留资料来重建当时文化环境下的真实面貌。例如,《郡斋读书志》记载有一部20卷的《盈川集》,但至今未能找到完整版。而现代版本,如明万历中的《盈川集》,只收录10卷附加1卷补遗,其它版本也有所不同,这反映出了古籍复原工作的艰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