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科研要实事求是不可明哲保身我国将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探索自然奥秘
。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始终坚守在治病救人一线。他带领团队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颁“共和国勋章”后,钟南山主动请战,“要继续在呼吸系统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上为祖国贡献力量”。 “敢医敢言”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岁的他毅然“逆行”,前往当时的疫情“风暴中心”——湖北武汉。连续3天奔走调研,钟南山逐渐摸清了新冠病毒的“脾气”,并和专家组快速及时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明确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
随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在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不但挽救了众多生命,且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推动了复学、复工、复产顺利有序开展。敢言的背后,是他一丝不苟的实地求证。他对所有攻关项目和重点病例,都要求自己掌握最详尽资料。
钟南山的人生格言是:“用事实说话。”早年留学英国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往自己体内输入一氧化碳,最终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实验效果。这次,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个人成就,而是为了人类共同目标——打赢这场全球性的战斗,即抗击COVID-19大流行。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独立专家之一,他参加评估全球应对工作,并分享我国宝贵经验,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方案”。他的观点很清楚:“协同作战才是抗击传染疾病最好出路。”17年前非典时,他旗帜鲜明提出国际大协作,现在依旧坚持此观点。“传染病没有边界,如果一个国家不做干预,这种情况都不会消失。”
尽管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如果说抗击非典我们更偏重救治患者,此次我们把科研攻关提高到与临床救治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次,不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写在地球大地上了。(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