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新表演老版朝阳沟全唱段于自然之境
我,孙炳新,1947年在方城县清河小金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出生。尽管家境贫寒,但我的精神世界却并不贫乏。夏夜的凉风下,我父亲会讲述《黄天霸》、《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让我听得入迷。在1960年的夏天,当南阳戏校来到方城县招生时,我匆忙赶到了县城。那时候的我,只是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声音,所以当面试老师问我是否会唱歌时,我回答:“当然!”然后,在场合中即兴演唱了一首《好》。谁知,这一刻改变了我的命运。我那清脆的嗓音和高亢的情感,被面试老师看中,为我开启了成为一名曲剧演员的道路。
在南阳戏校学习期间,我不仅接受了扎实的戏剧基本功训练,还学会了过目不忘戏词和乐谱。在这里,我发现自己对腰、腿等基本功练习感到轻松,一年后,即被分配到原南阳地区曲剧团。此时的我虽觉得自己外表普通,却只是一心扑于喜爱之事——演好戏。当初进入剧团,先是做字幕跑龙套,每一次上台都能让我兴奋多日。
60年代末期,我第一次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在曲剧《智取威虎山》中亮相,然后又在《红色娘子军》、《龙马精神》、《龙江颂》等作品中担任主角。不经意间,我的激越高亢的声音与精湛技艺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心,让我的名字逐渐传遍南阳乃至更远的地方。
70年代末期古装戏流行起来,经过多年的样板戏经历后,再次从头开始,以崭新的形象登台。我主演的一部古装剧《李慧娘》,首次在邓州上演,便吸引了数千人潮涌而至,其掌声不断。这让我不仅成了南阳观众心中的知名人物,也享有省内外较高声誉。我曾几度赴省内平顶山、洛阳、周口,以及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收获着热烈欢迎。
观众对于我的表演充满热爱,有些甚至写信致敬或悄悄送去鸡蛋鞋子。这份关注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而作为河南省第一届戲曲大賽的一等奖获得者,以及国家一级演员,从十几岁起便有上海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大型剧团向我伸出橄榄枝,但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沃土——南阳。因为这里培养出了艺术成长的小小花园,是无数师傅严厨训练出的艺术根基;还有广大的粉丝支持与鼓励,是推动我前进的大力背后;而这些,使得离开变得难以忍受。
如今,不断被选为参加省党代会和人代会,更是荣耀莫大。但唯愿借此机会,不断努力,为这个家乡父老们更多地带来快乐,用尽最后一点力量让他们看到我们这门艺术再次繁荣昌盛,那才是我最深切的心愿之一。不过,要实现这一愿望,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而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