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的精英探索者
白敏中:唐代宰相与诗人,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其兄白居易为著名诗人。少孤承学诸兄,长庆初中进士,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等职。武宗时,因李德裕反对重用白居易,而推举其堂弟白敏中文词类居易而器度见识过之,被召为翰林学士。
宣宗即位后,白敏中历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并一度排挤李德裕,但未久遭崔铉和郑颢排挤。唐懿宗再次起用他,为司徒、门下侍郎,再次成为宰相。在辅政期间,他在缓和民族关系方面有所贡献,以司空身份镇抚党项,以神策军护送,与羌族讲和,使得边疆局势稳定。
白敏中的政治生涯始于穆宗时期,一直持续到懿宗时期,在六位皇帝的朝廷上担任要职。他以诚信笃实闻名,不善言谈,却擅长诗文。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运亏缺,但也因政绩显著获得升迁,最终官至四辅之首。
然而,其一生的成就也伴随着争议。当年他力助宣宗将李德裕贬谪时,便引发了众人的非议。他的处理方式虽有功于国,但也有被批评的一面。此外,他在晚年曾三次辞去宰相职务,但都未能实现,因为懿宗不允许他退隐,最终只能以太傅致仕告终。
尽管如此,白敏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他是一位忠诚的官员,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在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之后,他被册封为太尉,并安葬于今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龙背乡北程村北的家族墓地,那里保存着他的墓冢及唐代神道碑,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