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下载河南豫剧的樊粹庭既是豫剧的剧作者也是豫剧的导演工作者吗
他以一位具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豫剧,有“现代豫剧之父”之称,是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豫剧通才。原名樊郁,河南省遂平县潘庄人。在他的创作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他这近60部作品中以女性为主,这其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如《涤耻血》中的刘芳、《义烈风》中的童玉珊等。他总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歌颂、去赞美中国人民勤劳和勇敢,以及中国妇女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自幼在父亲监督下读书,14岁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5年后转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预科二年级,1929年毕业。在校期间,他因酷爱京剧被同学们称为“戏迷”。曾拜开封京剧名家贺桂福、云路卿为师学戏。曾任学校国劇队队长,演出过《失·空·斩》、《捉放曹》等剧。求学期间的戏曲活动使他对戏曲艺术有了深层次理解,也为他日后从事豫剧改良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河南省民众师范讲授戏曲课,后于1931年出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在此任职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便,对河南全省各地的地方戏种和风土民情进行了考察和了解,同时也广泛接触了解了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这一切都成为他后来从事戲劇工作生活基础。
1935年,他邀请了陈素真、刘朝福、张子林以及赵义庭、黄儒秀等一批演员,将原来的开封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劇院,并于2月初正式开演。他借鉴京劇與話劇的一些成功經驗,对劇場管理、新編古裝戲創作方法都進行改革,使長期被視為粗俗藝術的地位得到提升,並且吸引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加入到他的團隊中。
樊粹庭不僅是一位有才華的人物,更是一個堅持革新的精神者。他對於戲曲藝術有著高超的理解,並且對於傳統戲種也有著自己的見解與實踐。他認為,一個好的戲曲作品應該既通俗易懂,又能夠展現深厚的情感內容。此外,他還非常重視新人的培養,不斷地從地方尋找有才華的人才來加強自己的團隊力量。
1948年的西安解放後,由於抗戰勝利帶來的一片喜悅氛圍,以及社會主義文化運動的大力支持,在這樣一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心態下,他繼續創作許多作品,其中包括《再生鐵》、《法網難逃》等,這些作品更是在文學史上寫下了一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