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玉中国元代历史人物中的明珠在海
彭莹玉,出生于农家,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农民。他一出生便被“舍与”慈化寺一彭姓和尚为徒,10岁入慈化寺为僧。在蒙元残暴统治的时代,他加入白莲教组织,成为当地白莲教教首,并进行秘密反元活动。他的医术高超,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以行医为掩护布道,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义。
正月至元四年(1338),新春佳节无米下锅,这情形触动了彭莹玉,他推选大周子旺领头起义,一呼之下就得到5000余名信徒响应,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起义者胸、背各写一个“佛”字,以祈求弥勒佛保佑。
然而,由于民心向背,一次武装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周子旺被俘遇害,而彭莵玉和门徒况天逃脱后继续传播教義,並發展了大批信徒。他创制了"彭党"组织,将能力突出的门徒以“普”字记名进行培养,其中有赵普胜(双刀赵)、李普胜(李扒头)、项普略(项甲)等人,他们后来多成为元末红巾军的重要将领甚至是朱元璋开国功臣之一。
随着官军追缉力度加大,只得远避湖北,再次投靠湖北麻城人邹普胜。此时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后不久,彭莵玉鼓励邹普胜在蕲州(今湖北蕲春)也举事,最终攻占蕲水建立政权扶徐寿辉称帝,即天完朝,其势力遍及湖广、江西等地,被称作红巾军或香军。
随着战事连连捷报,但最终还是遭到了官军围困瑞州城,最终战败身亡。这段历史让他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五散人的其中一人,也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玄功要诀》、《锦衣夜行》等作品中提到他的人物形象更是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