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巨匠杨永健的艺术追寻
杨永健书法艺术探索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书法艺术作品集》。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沉浸其中,我深刻体会到他的书法技艺:点画沉着、结构纵横交错,每一笔都是精心雕琢的一瞬间,留给我的不仅是一种美感,还有对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深刻印象。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书画院兼职画师,以及国家高级美术师等多重身份的楷模,他的成就令人敬佩。在他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屡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还荣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奖”。此外,他还致力于教育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著有多部关于楷書筆畫、行書寫作以及臨摹魏碑唐诗字帖等方面的著作。
杨永健之所以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是因为他既尊重历史,又敢于创新。他将晋唐风格融入自己的楷書中,同时也吸纳了北碑中的韵味,使其既规矩森严又不失生机;而他的行草则使得转折流畅,不论是墨色的淋漓还是笔触上的随意,都透露出独特的心思。对于点画运作、结构布局以及情趣谋篇,这位大家确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尽管我没有亲眼目睹过杨永健挥毫泼墨的情景,但从他的作品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笔尖至腕部动作都进行了细致规划,以达到一种协调一致。每一次落笔,无论是波撇或屈曲,都需要全身之力去完成。
《笔阵图》中提到的“下笔点画波撇屈曲”正是这一精神所在。而王僧虔的话语——“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表达了一种审美观念,即形式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核。从杨永健的手迹看,可以说他注重两者相结合。他追求完美度,在落墨时不会让线条散漫,而是在宾主之间寻找最佳配搭,从而表现出他在写字之前已经构思好的意图。
作为繁忙工作生活中的社会人士之一,加上肩负着领导角色,对时间管理必有一番考量。然而,就如同他的字里藏意一样,一切似乎都不难以应付。他能够同时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兴趣,也许这就是智慧所在。(附图均选自《杨永健艺术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