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松观侯宝桓道长国学网在社会传承国学典籍
在广东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道教名山,是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其中,黄龙观因其庞大的建筑面积和宏伟的规模,被誉为罗浮山中的最大宫观。1992年春天,香港青松观的侯宝桓道长投入巨资重建了黄龙观,不仅保留了黄龙观古老的香火,还为全国乃至全球道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尽管侯宝桓道长已于13年前去世,但他的精神依然在黄龙观中活跃着。在记者最近一次探访中,他遇到了梁俊雄道长,这位梁道长是侯宝桓亲自培养的大弟子之一,并且与他共同创立了黄龙观。他从梁道长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侯宝桓热心宗教事业背后的传奇故事。
据历史记载,黄龙洞曾被称作金砂洞,它得名于南汉国主刘岩。刘岩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行宫——天华宫,他梦见一条黄龙腾空而起,从此将金砂洞更名为黄龙洞,以示庆祝。清代时期,一位名叫张妙升的崂山派道士在这里发现风水旺盛,便在天华宫遗址上创建了现在的 黄龙观。
然而,历史上的劫难也让 黄 龙 观 遭受极大破坏,只剩下残垣断壁。但是在1992年的春季,香港青松观的一行人,在博罗县政府官员陪同下来到这片废墟,他们最终与博罗县政府签订了重建协议书,由香港青松拨款5000多万元人民币进行重建。这次重建工程不仅恢复了原有的建筑规模,更增添了一些新的设施,如大型牌坊等。此举耗资近1.5亿人民币,使得今天 的 黄 龙 观 成为了一个现代化而又富有传统气息的地方。
除了对中国国内宗教事业的贡献外,侯宝桓还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至海外。他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建立了五间青松馆,为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外,他还通过捐款支持国家希望工程,以及帮助修缮国内许多贫困寺庙共计收回殿宇200余所,为宗教界树立了一面慈善和爱国主义的大旗。
除此之外,侯宝桓还是教育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主持筹备成立多所学校奖学基金,并赞助国际级别的大型学术会议,为提升中国道教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付出了辛勤劳动。在他的倡导下,“国际道教联会”成立,让世界各地研究者可以共享知识,与他一起促进世界上所有信仰者的理解与尊重。
最后,要提及的是区穗科大师,这位17年前从香港来到罗浮山协助重建工作的人物,现在仍然留下来管理并维护这个地方。大师说虽然当初认识侯爷时他衣衫褴褛,但那并不掩盖他内心深处那种无私奉献的心态,那种热心公益的事业让人感动不已。而今,当游客们踏足这片土地时,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手印,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代边界的情谊——一种温暖如初的小小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