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两晋时期诗人代表作
郑玉,字子美,1298年至1358年间活跃的文学家和思想者。出生于徽州歙县的郑村,他在元朝成宗大德二年的春天来到这个世界,在惠宗至正十八年结束了他的旅程,享年六十一岁。
自幼聪颖好学,长大后他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尤其是在春秋五传领域,他展现出了非凡的造诣。作为一名教师,他在乡间教授知识,不仅门庭若市,而且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求教。他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且创办了师山书院,这里成为了一处文化教育的中心。
除了教学之外,郑玉还曾经隐居于东南边陲的小山——覆船山上十几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著作,其中包括八卷的《师山文集》和五卷遗稿。此外,他还撰写过周易注释、春秋解析等重要文献,这些作品都得到了后世认可并流传开来。
他的文章风格简洁而不失深邃,被誉为与虞世钧、揭阳公、欧阳修齐名。尽管受到明朝征召担任翰林待制,但他仍旧选择辞官归隐,以继续自己的文学事业。他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生活无奈的情感:“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
在同郡的人物中,有人以他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地位赞誉他,即使身处繁华都市,也能保持独立思考,为自己立言。这份独到的见解,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超脱尘世浮夸之俗的人物形象,即便是逝去已久,也依然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