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教师的办公室里曾经被视为最珍视的科研经费却以1.31亿的巨额花费而归于空谈
在李国武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他年轻时的照片,他正拿着一个采样器,微笑着看着远方。这个房间里充满了科学研究的痕迹——各种矿物样本、地质图表和科研报告。这里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晶体结构实验室,李国武作为教授,在这里他的工作就是通过测定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寻找那些未被人发现的矿物。
"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哪里有新矿物的吗?" 这个问题经常让李国武感到困惑。他想,这难道不是因为他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厚的情感?或者,是因为他对这些微小但又至关重要的事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从1982年开始,当李国武还是18岁的时候,就踏上了与地球有关的地球物理专业。在云南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工作多年的他,1993年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X射线晶体结构实验室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才是他的科学之旅真正开始。
20余年的时间里,李国武参与了近70%以上国内新发现矿物的大部分研究。他带领团队不仅在家乡华坪县金矿点偶然间发现了一种新的碲钨矿,还在随后的两次野外考察中,再次发掘出乌木石和李氏钨矿。这些新发现都是全球范围内每年约100多种新发现中的佼佼者,而其中三氧化钨为非化学计量型结构,更是在天然界罕见。
尽管如此,对于刚刚得到的手段或许还没有完全明白其用途,但对于这些被忽视而又富含潜力的宝藏——即使它们现在看似无用,只要它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们就值得我们珍惜。所以当有人问起为什么会花费1.31亿来进行这项研究时,他们可以回答:“这是我们珍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