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发明的这种奇葩战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网上引人深思可能坑死了不少自己人
在二战前,日本虽然是一国之强,但实力并不足以与德、英、法等大国匹敌。其国土狭小和资源有限,使得日本无法长期进行像样的战争,即使是日俄战争,也只能凑合打下来的。即便如此,日本也拒绝支付赔款,这也是因为它一无所有。
总的来说,日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因为缺乏一切,而这种状况在战争中被放大了。当二战期间的日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海军舰队的建设上时,其陆军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日军不得不放弃追求强大的火力,从而导致许多武器质量都非常差。每个士兵分配到的武器数量有限,因此他们必须苦练射术,而高层则认为:“用数百发消灭一个敌人,是不能忍受的。”
尽管如此,二战中的日军士兵战斗能力仍然非常强,他们作风凶悍且勇猛,有时候即使弹尽粮绝也不愿意投降,还会用刺刀冲向敌人的阵地,与敌方火力点同归于尽。
然而,这种情况经常被误解为士兵们为了战友而献身。但事实上,从中期开始尤其是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国内资源极度匮乏,当兵工厂想要达到额定数量生产装备时,便不得不从质量上妥协。例如,对于包裹(炸药包)来说,它原本设计可以让士兵投放并安全返回,但为了节约材料引信长度被缩短,因此这些士兵来不及逃跑就“同归于尽”。
此外,在二战中坦克成为了陆地上的“王者”,它们飞速发展和普及成为步兵的噩梦,甚至出现了以坦克为主体的大规模战役。而各国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都调整了坦克设计。
比如苏联,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吃了大亏之后,将即将装备给部队的T-44坦克履带加宽加厚,以适应雪地行驶;德军为了实施闪电战则减小炮筒口径和装甲厚度,使坦克更加灵活。而当日军发现马来亚地区的地形崎岖多雨道路泥泞极不适合装甲车行驶时,他们想出了使用自行车代替装甲车这个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节省材料的方法,即机枪放在自行车上,一边骑一边开枪变成了移动火力的概念。
1942年初,当山下奉文指挥日军进攻东南亚英军时,这种奇葩策略竟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英国人认为由于日军坦克劣势,可以守一年半载,却没有想到由近1.2万辆自行车发起的一场“闪电战”,很快就击败了英国。这可能也与英国本身战斗力的差异有关。不过,当美軍遇到相同策略时,在拥有强大火力和适合雨林作戰の裝備下的情況下,這種戰術变得無效化了。
總結來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奇葩裝備與戰術出現,其中許多軍事專家認為、日本根本無法發動全球性的衝突。而這些窘迫的情況逼迫著日本高層推出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事物,不知是否白白犧牲了多少日本軍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