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魏云追悼会视频在自然景观中播放回忆他的一生
在河南省,近二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不花国家一分钱的海燕豫剧团。八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广大地区,共演出2500多场;他们由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从建团初期只有十几个戏箱的物资,现在已经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还清了筹建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并积累了资金;他们在曾经演出的地方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了常规性的基地……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她丈夫冯顺英则负责外交事务。
自幼就是小戏迷
索海燕(图)是河北省磁县人,1967年生。她的生活习惯与豫北相似,老百姓爱看豫剧。小的时候,她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艺人。她还是小学学生的时候,就成了学校里的“文艺尖子”。放学后,只要听到高音喇叭播放戏曲节目,她就会站在电线杆旁边听,一直到忘记吃饭。她对戏曲有着无比热情,从10岁开始等待14年,最终在1991年见到了她崇敬已久的人——常香玉老师。
有幸拜师常香玉
索海燕上小学时,就知道存在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常香玉。在广播中不断听到她的唱段,以及她如何用自己的舞台收入捐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让她心向往开,对于能够见到自己尊敬的大师充满期待。但是,这种期待持续了14年才实现。在“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大赛上荣获金奖后,她终于得到了机会与常老师面对面交流,那份幸福至今仍然难以言表。
创业伊始百事艰
对于一位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来说,要成为常香玉的大弟子,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但是在那之后,索海燕却陷入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时间,无论是环境还是个人信念,都让她感到困惑。当时期背景下,无论是低迷的情形还是资源匮乏,都让许多艺术家感到挣扎,而济源市豫剧团也不例外。尽管如此,当所有希望似乎都破灭之际,索海燕决定独自走上创业之路,与丈夫冯顺英共同组建了一支新的劇團。
亲友们反对,但这并没有阻止她们追求梦想。经过无数次艰苦奋斗和努力,不仅筹集到了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还招募了50多名成员,最终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劇團队伍。不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灾难接踵而至,让人们意想不到地遭遇了一系列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正是成长的一部分,是她们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所必经历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