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期间曾躲在地洞中原因是避免政治迫害
《宋朝士大夫的奢侈生活与司马光的节俭观》
在宋朝,士大夫一旦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便纷纷买房产,置豪宅。赵普宅、寇准宅、陈升之宅、蔡京宅、秦桧宅、王继先宅等,都建造得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如同神仙洞府。然而,与这些豪门相比,司马光的住宅却位于陋巷,只能遮风避雨。
当时正是夏天酷暑难当,而司马光正在编著《资治通鉴》,便在房子下面挖了一个地下室。穴居期间,他埋头著作,不顾外界环境,被人讥为“穴处者”。这种寒碜而又另类的生活方式,与周围人的奢华相比显得格外简朴。
司马光曾回忆,当年父亲每次招待客人,只准备简单菜肴和水果,没有过度铺张,这种节俭精神深深影响了他。他不喜奢华,并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即使皇帝赏赐给他物品,他也坚持用作办公开支,而不是用于个人享受。
与其他士大夫不同,司马光一直固守底线,不随波逐流。他性情淡泊,对于日益增长的世俗奢侈无动于衷。这份简朴和节约乃至吝啡,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对比。在一个充满金钱和权力争斗的时代里,司马光以他的《资治通鉴》和简朴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