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编写背后的故事司马光在地洞中为何
《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奇特生活
在宋朝,士大夫们追求的不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更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他们一旦考取功名,便能获得丰厚的待遇和房产。赵普宅、寇准宅、陈升之宅等,都建造得豪华非凡。
然而,与那些奢华建筑相比,司马光的住宅却显得寒酸。他的别墅位于陋巷,低矮破败,只能遮风避雨。在酷暑难耐的夏天,他为了便于工作,在家下面挖了一个地下室,穴居期间埋头著作。这段时期,被人讥为“穴处者”。
宋朝到宋神宗时期已经百余年,对外交往与经济都很繁荣,这种侈昂的心态也随之而来。司马光曾回忆,当年他父亲招待客人时,只会喝市场上买来的酒,每次只用肉酱、干肉和菜羹作为食物。但现在,豪华宴请成了常态,不然就被看作小气。
尽管周围的人都追求奢靡,但司马光一直保持着节俭。他性情淡泊,不喜欢奢华,更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甚至把皇帝赏赐视为办公开支,小心翼翼地使用。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司马光坚持自己的节俭观念,是对传统文人的一种批判,也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抗。他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些简单而真实的情感,以及对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合理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