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比普通人少活18年物品背后的十个红色经典故事
在《坐天下很累》这本书中,作者张宏杰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百姓短近十八年。这一数据似乎与我们对皇权的传统印象相悖——强大的君主,应该享有无上的荣耀和健康。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上苍赐予”的权力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难和压力。
首先,从生存率来看,皇帝群体中的平均寿命仅为39.2岁,而一般百姓的人口学家推算出五十七岁。尽管这个统计数字可能包含了许多夭折者,但如果去除这些非正常死亡原因,那么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将远高于此。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不考虑夭折因素,皇帝们仍然比平民要早逝18年。
其次,不正常死亡事件频发,使得皇帝群体中的健康状况普遍低下。在宋明两代,这两个王朝虽然政治较稳定,但即便如此,他们的长子也不过活到44.6岁和42岁。而明朝中,有只有5位皇帝能超越这一平均年龄,其余则大多在成年前就离世。此外,还有一位明朝光宗,他登基仅一个月就因为疾病而去世,这样的虚弱体质让人担忧他的健康状况。
再者,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非正常死亡(如被杀害、自杀等)在历代王朝中占据了四分之四十四的地位,对整个帝国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在《二十四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却走向疯狂或精神崩溃的情况,其中甚至有接近25%的情形表现出显著的人格异常、心理问题或精神失常。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生存率、健康状况还是精神压力方面,都揭示了中国古代皇帝其实是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不只是他们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与恐惧的地方,每一步都可能决定他们生命的终结。而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无法享受那通常被认为是最高地位带来的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