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比普通百姓少活18年儿童睡前故事的宝藏书架
在《坐天下很累》这本书中,作者张宏杰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百姓短近十八年。这一数据似乎与我们对皇权的传统印象相悖——强大的君主,享有无上的权力和荣耀。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天子”其实是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他们在生存条件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根据统计,一般百姓的平均寿命约为35岁,而皇帝们则仅有的39.2岁。这种差距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的人均寿命,而是因为统计数据中包含了大量早夭人口。如果排除这些非正常死亡案例,那么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可能达到57岁。而由于生下来就死去的人无法成为皇帝,因此当我们将57减去39.2时,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皇帝比普通人少活18年。
除了初生儿死亡率之外,还有其他两个重要因素也导致了皇帝们较低的健康水平和缩短的寿命。第一点,是他们身处的地位使然。在宋明两朝时期,即便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非正常死亡的情况,比如宣德、正德等祖孙五代几乎同时去世,以及明光宗即位后仅几个月便逝世的事例,都显示出他们身体状况之虚弱。此外,江山易改,本难再圆的小王朝中的王室成员也不乏遭遇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其非正常死亡率高达44%。
最后一点,则是生活压力巨大导致的心理问题。在《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有四分之一以上关于帝国君主的情节描述了他们的心理异常或精神失常情况,如荒淫残暴、发疯等行为,这些都反映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使得生命质量显著低于一般民众。
总之,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中国古代那些自称“万民之长”的领导者们付出了沉重而痛苦的 代价,他们既没有能够享受到普遍人民所拥有的健康和幸福,也没有能真正地避免社会风险,更别提获得平静安宁的一生。不过,“祸兮福之所倚”,即使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依旧掌握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其作为个体生命价值被严重忽视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