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探索者杨炯传承文化激发智慧
杨炯:国学探索者,初唐四杰之首,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排行第七。显庆六年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被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詹事、司直,垂拱元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秋后迁盈川令,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作品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其其他诗篇虽未尽脱绮艳之风,但在文思方面有悬河注水之势,与卢照邻相比亦不减王勃。此外,他还留下赋、序、表、碑等50篇文章,其中《盂兰盆赋》尤受赞誉,其词章瑰丽,为人所传颂。
杨炯对当时文风改革有深刻的认识,他与王勃、卢照邻共同主张“骨气”和“刚健”的文风,对齐梁宫体诗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他的一些作品,如《王勃集序》,对于王勃改革当时文学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评价和见解。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新兴的诗人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他的一些作品至今失传,但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仍然是研究初唐文学史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