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西宫李斯忠的豫剧情深演绎
在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一位名叫李斯忠的男孩诞生了,他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蕴含着对艺术追求与生活磨砺的复杂情感。李斯忠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家中一贫如洗,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所束缚,而是用他的歌声来征服这个世界。
从7岁起,李斯忠便开始放羊,并将自己的生活体会融入到小曲中。他模仿周围演出的戏曲,有时还自己编创新的旋律和词句,如“二八”、“流水”,展现出他天生的才华和对音乐的情感投入。他的声音洪亮而又有力,让人耳目一新。
1933年,当地老艺人王甲玉听说了这位有才华的小羊倌,便吸收他进科班学戏。那时候,他仅仅12岁。但即使如此,他勤奋好学,在短短72天内就登台演出。在科班期间,他学习了12出戏,其中11出都是主角角色,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白玉杯》中的严嵩等,这些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17岁的时候,李斯忠正式登上舞台,在商丘快乐戏院首次亮相。他以其清晰的声音、豪迈的行当迅速赢得了观众和同行者的认可。尽管他也曾饰演张飞、关公等多种角色,但最擅长的是“黑头”。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是在童年的包公还是晚年的包公,每一次扮相都让人印象深刻。
1950年后,随着大平调剧种逐渐衰微,李斯忠转而改唱豫剧。在宁陵县豫剧团工作期间,他不仅是一位净行演员,更是一位致力于丰富自己唱腔技巧的人物。他注重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其他剧种,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此外,他还注意向兄弟剧种学习,如京剧麒派动作以及裘盛戎老先生的一些表演技巧,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了自己的表演中。
在他的代表作品《下陈州》中,“十保官”这一段唱腔,是他通过掌握抑扬顿挫、偷字闪板,再加上洪亮嗓音,使得整个表现出了包公铁面无私、正直无畏的性格特征。这段唱腔成为了一代绝唱,也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一个典范。
自童年入科班至晚年退休,那个时代,对于李斯忠来说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没有什么是固定的,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小小羊倌的心灵之旅——对于音乐与表达的一场永恒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