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林嗣环学霸之星照耀全球
林嗣环,清代福建晋江人,以文学著称于世。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林嗣环的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不得售。但他未气馁,而是发愤攻读,最终于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顺治六年登进士第。
在官场上,他以廉洁自守、刚正不阿闻名。在一次藩王府派员公干时,他坚决制止了他们的暴行,并将他们各打三十大板。他的这种行为虽遭藩王大怒,但也赢得了百姓爱戴。
林嗣环“善为文”,却“不善为官”。他性耿介,对民众役赋表示关切,上《屯田疏》,被诬告落职。他经历磨难,无意仕途,在家乡客居期间,为人们留下了一些故事,如“黄井祝天”、“虎崆耕读”。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官。他提出的措施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充军等深受民众欢迎,但也触犯了一些官员,最终被革职充军边疆。在流放期间,他与一些文人的交往继续保持着高水平。
最终,由于心情忧郁和饥寒交迫,林嗣环病死在西湖边。他没有儿子,被安葬在故乡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其墓前立有碑文:“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
族侄标光后来发现他的遗作四册,将其改葬于御屏山麓,并存之。此事传至今日,还流传着族侄对他的尊崇,每次携幼恭诚拜谒,以期子侄学而有成。在故乡,还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如“黄井祝天”、“虎崆耕读”,这些都成为当地的一部分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