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中国学大讲堂自然之韵
白敏中,字用晦,唐代宰相、诗人,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卓越的政治手腕,在当时享有盛誉。他的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白敏中少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不仅文学才华出众,还擅长诗词,与同乡贺拔基等好友一起考取进士,任殿中侍御史,不久被征召为义成节度使李听府属官。他的政绩显著,被提拔为右拾遗,再次升迁为侍御史、左司员外郎。
唐武宗时期,由于宰相李德裕反对,他未能成为翰林学士,但后来在宣宗即位之初,便被任命为知制诰、翰林学士,并因与李德裕往来的密切关系而受到猜疑。在大中元年,他曾力排众议,为保住李德裕的官爵而遭谴责,但随后又历任尚书右仆射、中书令等职,对国家事务有着重要影响。
白敏中的辅政期间,他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表现出了明智和善断。在平定党项叛乱方面,他采纳了裴度平淮西的策略,即恩威并施,选择合适的人选作为将领,并且加强边疆防御,使得西南地区稳定了下来。
然而,在咸通二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中,白敏中辞去所有职务,最终在家乡下邽去世。他的墓冢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是一处值得探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