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新曲剧表演在朝阳沟的自然景致中完整呈现全部唱段视频
我,孙炳新,1947年在方城县清河小金庄村的农民家庭中诞生。尽管家境贫困,但我的精神生活从未贫乏。夏夜,我常听父亲讲述《黄天霸》、《武松打虎》等故事和传说,这些经典故事让我的童心永远停留在那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196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那年夏天,南阳戏校来到方城县招收学生。我匆忙赶到县城参加面试。当时的老师问我是否会唱歌,我回答:“会!”随后,我当场演唱了一首《好》,这首简单的歌声却意外地为我开辟了人生的新篇章。
老师认为我的嗓音清脆,唱腔高亢,有着戏曲演唱的先天条件。在南阳戏校学习期间,我不仅对戏词和乐谱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还能够轻松完成腰、腿基本功练习。这一切都让我成为了剧团中的佼佼者。一年后,我被分配到了刚成立的原南阳地区曲剧团。
虽然我并非漂亮,但是对于戏曲充满热情,一门心思去演好每一出每一段。我曾经担任字幕、龙套甚至丫环,每一次上台都能让我兴奋数日。60年代末,当我第一次在曲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主要角色时,那份激越高亢的声音与精湛技艺,让观众们爱不释手。而随后的作品,如《红色娘子军》、《龙马精神》、《龙江颂》,也让我名声大噪,不断征服着更多人的心灵。
70年代末,当古装戏开始流行时,我再次站上了舞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在主角角色的古装戏《李慧娘》的首次公演中,即便是在邓州这样的地方,也吸引了几千名观众,为我赢得了掌声连连。此外,在省内外多个城市及湖北、陕西、山西等省市巡回表演,每一次都是欢呼雀跃的人潮涌动,不胜其喜悦。
作为河南省第一届戏曲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并且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扮演主要角色,而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多个省内外的大剧团都曾希望将我调往自己,但无论何种荣誉或是诱惑,都无法让我离开这个养育我的土地——南阳。
因为这里是我艺术成长的地方,有培养我的师傅,有热爱我的广大朋友,以及深植于这片沃土的心灵根。我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这一切,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南阳曲剧事业再次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