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名人李宏皋犹如繁星点点璀璨一时
人物传记李宏皋,原名应为李弘臬,其事迹见于《复溪州铜柱记》铭文。李弘臬(?-951年),在五代十国时期担任南楚国官员及学士,曾任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并且是《复溪州铜柱记》的作者。他出生于长沙。在南楚王马殷的统治期间,他历任营道令和都统掌职务。后来,被南楚文昭王马希范所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并授予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关于《复溪州铜柱》,据此事件,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彭士愁带领锦、溪、奖三州“苗蛮”起义攻打南楚。次年,彭士愁归降,南楚国命刘勍、廖匡齐率兵讨伐。这场战争结束后,两方协议罢兵,并计划设立铜柱作为疆界标志,从此各自守护疆土,不再相互侵犯。李宏皋受命撰写了2000余字的《复溪州铜柱记》,这篇文章以流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各族百姓渴望和平生活的心愿。
至于他的去世,在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的某一年,由于兄长马希范去世而引发兄弟间争夺王位的斗争中,李宏皋与都指挥使刘彦瑫等人拥立马希广。但不久之后,当另一位兄长马希萼利用南唐支持下举兵衡州并攻陷长沙夺取王位时,馬希廣被杀害,而他也遭到了同样的结局。
除诗词外,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才华横溢已经显现出来。他与父亲及弟弟共同拥有诗人的称号,其中弟弟李弘节也是著名学者之一,有着超越他者的文思才识。在一段故事中,当唐庄宗赐给马殷战马数百匹时,他即便面对如此重大的事宜,也因无法立刻构思佳句而感到难堪,最终得到了弟弟的建议,用“偃月之营”形容军阵,以此谢表获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