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贾逵处女座历史名人在自然中的探索
我,贾逵,生于东汉时期的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是我家族中的九世孙,父亲是贾徽。我的祖辈中有名的贾谊,而我却以聪颖过人而闻名。我的姐姐虽未生育,但她本人素有高尚之德,被人们所称道。
从小,我对读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即便年纪只有五岁,也能静静地听着隔壁孩子们读书声。我姐姐就把我抱在篱笆旁,让我隔着看,那时我才十岁,却已能背诵《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典籍。她奇怪地问:“我们家贫穷,从来没有请过教书先生进门,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古代书籍,而且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呢?”我告诉她:“起初你抱着我在篱笆旁听邻居孩子读书,我便记住了,所以如今能一字不差地全背诵起来。”
随后,我用庭院中的桑树皮当纸记录词句,或写在家中门窗、屏风上,一面背诵,一面记录。一年之后,我就精通了这些知识。在成年后,我身形高大,长八尺二寸,被誉为“弱冠能诵《左传》、《五经》之说,以《大夏侯尚书》教授”。
建初四年(79年),参加了汉章帝在洛阳召开的白虎观会议,与李育辩论。在汉明帝时任郎,在汉和帝时任左中郎将、侍中、领骑都尉。我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对月行迟疾规律有深刻认识,并提出历法必须不断改进。
所著共百万言,又作诗、颂、沫、书、连珠、酒令凡九篇。永元十五年(103年)创制黄道铜仪(《隋书·天文志》,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认为以赤道坐标测算会出现误差。此外,还提出月球运行速度不平均,即“月行有迟疾”,这实际上正是拱线运动的结果。
后世称“通儒”。卒于永元十三年(101年;或100年)。著作主要包括《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篇、《国语解诂》二十一篇等,这些作品至今已亡佚,只有一些残存文献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