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电影龙女徐代泉的音乐传奇
他的家乡曾经充满庐剧的歌声,他在那儿成长,耳濡目染。1958年,他凭借二胡的才华,被安徽省艺校录取。那里的三年学制让他深入学习庐剧音乐,并掌握了作曲技巧。他自称对庐剧的了解和热爱远超黄梅戏,但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坚持到底,其他同学都选择放弃。然而就在他毕业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学校突然撤销了庐剧专业。何合浓被分配到庐剧团,而徐代泉却被留校担任教学。这一决定让徐代泉有些迷惑,但学校领导解释说:“我们要为庐剧种下一粒种子。”但这颗种子未能茁壮成长,直至1993年省艺校才再次招收庐剧班,这段时间内徐代泉一直等待着机遇,最终决定转向黄梅戏。但是,从庐剧音乐迈向黄梅戏是一段艰难而漫长的旅程。
为了尽快适应这个新的领域,徐代泉采取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一边听讲,一边认谱,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十几岁的小学生。不久后,他成为编写艺术学院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人选。在这一行工作中,他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享受着无比的心得体会。创作是一场心灵与灵魂之间激烈较量,有时候连续数日只能写出一个音符,那份执着和投入,让人难以言喻。而在完成作品后的那种轻松感,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感。
徐代泉的一生可谓三途兼施:教育、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地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即使退休依然忙碌。此外,在创作方面,他不仅为多部黄梅戏电视电影谱写过乐曲,还为60多部教材撰写过音乐,不同类型如黄梅戲、閆劇、京劇、泗州戲等均有涉猎。在研究领域,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并主编“泗州戲”、“安慶弹腔”章节,为此贡献出了宝贵的心力血汗,最终获得了“编纂成果二等奖”。
谈及安徽地区的黃梅戲電視劇,无人不知其巨匠之一——創辦《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的著名音樂家——徐代泉先生今年已達65岁高龄,但仍旧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和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这位传奇人物证明了一旦投身于艺术事业,便难以停歇,无论年龄如何变迁,都将继续奉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给后世。